前兩天在誠品書局看到這本 操盤手教你學會法人這樣賺台股,

翻一翻目錄,覺得很心動!

這本書一定要推薦給你看,

但是我想 操盤手教你學會法人這樣賺台股 在博客來網路書店上買應該會比較便宜,

也可以順便參考其他#GOODS_NAME#的讀者心得分享,

以及推薦操年終募集開箱炫耀文盤手教你學會法人這樣賺台股 文章佳句!

這本書真的太讚了,你一定要買回來看!!(讚啦......)

最後呢!我決定再博客來網路書店買,因為品質有保障,也不擔心買貴,

還有博客來網路書店每日一書66折!

湊一湊,就免運費了,不買實在太可惜了!

如果湊滿690除了免運費還可以折抵博客來e-coupon $50元唷,

快把好書一起回家吧!!

操盤手教你學會法人這樣賺台股推薦好書必買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股市投資人只有兩種:贏家和輸家

看懂法人贏家的投資運作邏輯

小散戶也有機會創造高報酬


※本書作者黃嘉斌,擁有法人操盤經驗逾20年,曾在金融海嘯全身而退,隔年創造76.3%高績效,睽違3年再推股市投資力作!

在台股市場,法人挾著強大的資訊優勢和雄厚的資金,足以在股市呼風喚雨,相對弱勢的散戶,該怎麼翻轉總是賠錢的命運?

曾任自營商及投信基金操盤手的黃嘉斌,在股市縱橫超過20年,他認為,法人擁有散戶難以超越的資訊優勢,但只要看懂法人在投資的運作邏輯,散戶也有機會成功參與法人擅長操作的主流股與成長股,CP值超高特惠賺取超額利潤,翻身成為贏家。

◎法人都買哪些股票?哪些股票絕對不買?

法人建立投資組合多受內規限制

想跟著國內外法人買股

先看看法人的最愛與絕不碰的標的

◎學習用法人眼光抓住主流股

不想再錯過主流股的漲幅

就要學會在事前掌握標的,再預估可能的目標價

跟上主流股波段漲幅

◎換上法人腦袋學挑成長股

當公司有良好基本面,且獲利維持高成長

加上市場給予的評價提高,股價漲幅將超過你我想像

學習換上法人挑成長股的思維,散戶也能參與好公司的成長

◎雞蛋到底該放在幾個籃子裡?

分散投資和集中投資各有擁護者

到底哪一種方式最好?

本書教你如何決定最適合自己的資金配置模式

◎地雷股OUT!必看關鍵指標

散戶要具備避開地雷股的能力,再想辦法追求高報酬

快來看地雷股容易有的8大跡象

以及可能出現異常的10項財務指標

別讓地雷股有機會侵蝕你的資產

?

商品訊息簡述:



↓↓↓限量特優價格按鈕↓↓↓



操盤手教你學會法人這樣賺台股 討論,推薦,開箱,CP值,熱賣,團購,便宜,優惠,介紹,排行,精選,特價,周年慶,體驗,限時

下面附上一則新聞讓大家了解時事

台北河岸音樂季開跑 四主題活絡觀光(影音)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陳恩潔綜合報導】輕快彈跳的吉他聲裡,佐上一杯清涼啤酒,在這七夕仲夏夜,城市風情是如此不同!台北河岸音樂季將於8月17日至19日於大稻埕碼頭舉行,魏如萱、鄭宜農、J.Sheon、許書豪、茄子蛋等藝人及團體將在淡水河畔接力演唱,文創市集、啤酒專區更是熱鬧非凡,為民眾帶來最不一樣的難忘情人節。

台北河岸音樂季9日舉行記者會,副市長陳景峻及觀光局長陳思宇皆出席宣傳活動,他們表示,市政府將與30萬民眾分享精心設計的精采活動,其中不僅請到最強勁的卡司為民眾獻唱,更為大眾呈現絢爛的環保水幕煙火秀,陳景峻強調,雖然為因應環保,煙火數量減少,但是保證有看頭。

除了每天都將以全新的有趣節目迎接大家之外,觀光局長陳思宇表示,市府希望藉河岸音樂季活絡周邊商圈,結合大稻埕碼頭旁具有百年歷史的迪化街,讓民眾能同時體會老台北濃厚的歷史風情及新潮音樂的活潑曲調。而除了邀請國內朋友參與,市府更希望國外旅客加入同歡,體驗台北夏日的朝氣與熱情。

陳思宇指出,今年音樂季與往年最不一樣的地方,是舉辦在充滿「情」的河岸,不管愛情、親情或友情,都可以在河岸明媚的景致內找到它的足跡。她希望藉此活動,將愛與分享的主題傳遞給大眾,並在空間軸結合地方觀光、在時間軸結合市府、文化局緊鑼密鼓的夏日藝文活動,讓台北市最美麗的風景被世界看見。

本次音樂季分成「舞台」、「啤酒美食」、「愛戀文創」及「大稻埕街區」四大主題,藝人演唱、熊讚生日派隊將在舞台區與遊客互動,而啤酒美食區則邀請多家啤酒廠商、窯烤Pizza、古巴三明治進駐,讓民眾享受節目之餘也能大飽口福。至於文創市集則配合七夕情人節主題,讓民眾欣賞最特殊的設計作品,另外也提供周圍景點散步地圖,讓民眾認識當地暢行無阻。

台灣每年5千人死於大腸癌!一次搞懂腸癌篩檢治療4件事

陳炳賢醫師表示,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能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攝/陳稚華)

衛福部統計,自民國95年起大腸癌居全國癌症發生數第1位,每年約有1萬多人診斷大腸癌,並有超過5千人因大腸癌死亡。大腸癌若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早期大腸癌若妥善治療,據估計存活率能高達90%以上。

不過,大腸癌近年來是否有年輕化的趨勢?

前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內視鏡室及超音波室主任、成美腸胃專科診所院長陳炳諴表示,若將國健署癌登年報自民國100-104年的大腸直腸癌資料來看,台灣大腸癌的年齡層並沒有下降的趨勢;30歲以下大腸癌比例小於1%,50歲以下比例在5%以下,50-54歲比例攀升超過8%,而60-65歲達到巔峰約14%;接著又隨年齡增長而比例下降,不過超過65歲之比例都在7%以上。但因為於105-106年癌登資料還未釋出,近兩年是否有變化目前仍未知。

為何會長大腸瘜肉?瘜肉有多可怕?

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陳炳諴解釋,大腸黏膜組織會不斷被破壞、再不斷修補,達到一種動態平衡。在重建腸黏膜細胞的過程中,若染色體基因複製過程產生錯誤,新建來修補腸黏膜的細胞會變異而形成瘜肉。大腸瘜肉根據病理分析大致可分為以下3種:

(1) 腺瘤性瘜肉 (adenomatous polyp): 表面有明顯的微血管增生,好發部位為整個大腸,依病理組織分為管腔型、絨毛型以及管腔絨毛混合型,其中以管腔型最常見,絨毛型最為惡性。此類瘜肉為大腸癌前病變,發現時建議直接切除。

(2) 發炎性瘜肉(Pseudopolyp):又稱為「偽瘜肉」,見於發炎性腸道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及缺血性大腸炎。由於大腸發炎潰瘍、細菌感染後大腸黏膜被摧毀後,大腸黏膜重新長出新組織的地方就會像一個個瘜肉的樣子。此類病患以藥物治療為主,隨著大腸發炎情形改善後,瘜肉也會消失,建議定期追蹤觀察。

(3) 增生性瘜肉(hyperplastic polyp):大腸瘜肉中常見的良性瘜肉,好發部位為乙狀結腸、直腸。外觀扁平狀的大腸黏膜突起,色澤與週邊黏膜類似或略為蒼白。此類瘜肉若小於1公分的,不需要切除。

大腸就像是人體精密的資源回收場,將身體能夠利用的養分及水分盡力回收利用,吸收完畢後無法利用的廢棄物,會經過大腸菌叢發酵後形成糞便最後由直腸排出。(圖片來源/Elionas2@pixabay)

做3次糞便潛血檢查都無異狀,照大腸鏡才發現罹癌...如何揪出腸癌?

過去曾有報導指出,有病患做了3次糞便潛血檢查都沒有異狀,照大腸鏡才發現已罹癌......民眾到底要如何做,才能真正揪出腸癌前兆?「貧血」是初步判斷是否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主要徵兆?出現哪些症狀,一定要做大腸鏡檢查?

對此,陳炳諴解釋,大腸癌早期的明確症狀並沒有特異症狀可以拿來做診斷,需要靠病史詢問及篩檢政策,並搭配高品質之大腸鏡檢來將揪出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目前乙狀結腸鏡無論在國內跟國外都已經較不建議用來篩檢,主要是沒有很好的證據顯示跟全大腸鏡有相等的大腸癌保護效力。」

陳炳諴提醒,在評估大腸癌風險中,有高風險的家族史病人必須提早開始篩檢,高風險家族史包括:

(1) 家族中有2個一等親不論診斷時的年紀,只要患有大腸癌或進行性大腸腺瘤(advanced adenoma;指大於1公分以上腺瘤、或病理上有絨毛狀villious成分、或是高度分化異常high grade dysplasia)。

(2) 家族中有1個一等親在未滿60歲以前就被診斷出大腸癌,或進行性大腸腺瘤的病人。

若符合上述任一條件,此病人開始篩檢的年紀就是其一等親診斷大腸癌時的年紀減去10歲;或是40歲即開始(要選算起來較年輕的那一個歲數),篩檢的工具是大腸鏡,且須每5年做一次全大腸鏡檢查。

限時商品購買優惠「若是家族中有一個一等親在超過60歲以後被診斷出大腸癌或進行性大腸腺瘤的病人,風險相對較低一點,但仍須於40歲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且每10年做一次全大腸鏡追蹤。」陳炳諴提醒。

(3) 他也補充說明,有少數基因遺傳性疾病會有相當高機會產生大腸癌,如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又稱為Lynch syndrome)及「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都有很高的罹癌比率,須更早以及更頻繁的進行大腸鏡篩檢。

(4) 而一般風險族群且無症狀的民眾,建議由50歲開始開始接受篩檢直至75歲。陳炳諴表示,因為國內外大型研究都顯示大腸癌有9成以上都發生在50歲以上。篩檢方式在美國是建議50歲即做第一次大腸鏡檢,之後每10年一次大腸鏡檢;若不願意一開始就做大腸鏡之病人,則建議每年用糞便潛血免疫法做篩檢。

50歲以上,每2年一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一定要做

對於一般風險而年齡大於50-75歲之台灣民眾,國民健康署提供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

什麼是「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陳炳諴解釋,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為檢驗糞便中微量血液的反應,目前糞便潛血檢查大多是利用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FIT),偵測人類血紅素表面抗原。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不受飲食或藥物影響、採樣方便,對於大腸直腸癌有高敏感度(80%)及高特異度(94%)。其偵測腫瘤能力遠優於傳統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呈陽性,則需進一步轉介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

他提到,在台灣地區,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病人中有5%罹患大腸癌,20%罹患進行性腺瘤 【即1公分或1公分以上, 有紱毛成分(villous component)或有高度細胞異型(high-grade dysplasia)】;40-50%罹患腺瘤。整體而言,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民眾,其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為一般民眾的20倍。故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病人一定要接受大腸鏡檢查。

依台灣過去的資料分析,有接受確診大腸鏡檢查的民眾,之後大腸直腸癌死亡的風險相較於未接受確診民眾,可降低50%。不過陳炳諴也提醒,還須注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敏感度僅有8成,若臨床上已經有明確危險症狀:如血便、未明原因之缺鐵性貧血、解黑便但是胃鏡並無發現出血點、解便習慣改變併體重減輕等等,就應和醫師討論是否直接接受大腸鏡檢查。

做大腸鏡前,有哪些要注意的事?

至於許多民眾也關心,做大腸鏡前要注意哪些事?陳炳諴表示,做大腸鏡的準備工作較長, 大約要2-5天的時間準備工作,清腸是最重要的事前準備。「因為腸道的乾淨度會影響檢查的品質,腸道清潔不佳,會遮蔽病灶,也容易導致檢查不完全 、延長檢查時間。」

檢查前2-5天須進食低渣飲食,檢查前一天則進食清流無渣飲食。受檢者應該要在檢查當日(檢查前5-8小時)一次喝完清腸藥物。若無法一次喝完,可分成2次服用(檢查前一晚先喝一半,檢查當日再喝一半)。上完廁所後,可看看馬桶裡的水,如果呈現淡黃色的無渣液體,是最好的狀況。

陳炳諴表示,若平日服用降血壓及心臟用藥可繼續服用,但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藥物檢查,當日應暫停服用,待檢查後完可進食後再服用。若有服用抗凝血或抗血小板製劑的病患需照會心臟科醫師衡量是否適合停用此類藥物。一般執行大腸鏡發生併發症(出血、穿孔等)的風險一般是低於1/1000-1/2000。而執行瘜肉切除術發生併發症的風險一般低於1/200。

陳炳諴也提醒民眾,當身體感覺有任何異狀時,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

更多信傳媒文章
  • 宇治源氏物語博物館 如果堅持美術館與觀光行程一樣重要
  •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之冠 消化科醫師:4件事避免大腸癌上身


arrow
arrow

    lalesheighow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